新闻导航
联系我们
建筑物抗震加固原则探讨
建筑物抗震加固原则探讨
邹庆祥 (韶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韶关 512000)
摘 要:地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,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,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。为此,对于地震区的新建房屋必须搞好抗震设计,对于未考虑抗震设防的已有房屋则应进行抗震鉴定,并采取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。实践证明,震前对缺乏抗震能力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,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灾害。
关键词:建筑物 设防裂度 抗震鉴定 抗震设计
1 设防烈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设防烈度的确定,是已有建筑抗震与加固程序中的第一项重要工作。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时所采用的设防烈度,应按原建筑物所处的地域位置、结构类别、建筑物现状、重要程度、加固的可能性,以及使用价值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等综合考虑确定。一般应在地震基本烈度基础上作如下调整。
(1)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,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;
(2)次要建筑,如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等,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,但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可降低;
(3)上述两类建筑和特殊要求以外的建筑,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;
(4)特殊要求的建筑,比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等,应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。
一般说来,鉴定已有建筑比新设计的建筑的标准可适当放宽一些。比如,新设计的抗震建筑应全部满足规范的
以水泥砂浆的变形位能很低,反映出宏观特性较脆。欲从水泥材料本身的改进克服它们的这些缺陷是异常困难的,最有效的手段是采用聚合物乳液改性。当一种具有长链的高分子物质加到水泥砂浆中去之后,经过搅拌,聚合物颗粒即分散在水泥胶凝材料连续相内,随着水泥和水产生水化反应而形成硬化水泥石结构,失水后的长链状聚合物微粒子也逐渐形成凝聚的胶体,再经干燥成为具有粘结性和连续性的丝状聚合物薄膜,这种膜与水泥水化物和砂子牢固地粘结成为一个坚硬的整体。这此聚合物丝状膜层横跨水泥砂浆硬化体的缺陷和微裂缝穿梭连接,在受力时成为富有弹性的“铰”结构,分散了砂浆的应力集中,增加了变形能力。
5 施工工艺
(1)将两组份粉体与液体放在不吸水的容器(塑料盆、铁盆)中,用手工搅拌,搅拌要均匀,每次拌料不宜过多,拌好的料应在 1 小时内用完;
(2)在高温天气或干燥天气使用时,如拌料粘度偏大,可少量补加清水,但料浆失水板结或时间过长已开始凝结后不得加水继续使用;
(3)板缝处的浮灰,油污必须处理干净;(4)板缝粘接处必须要用刷子沾清水湿润,以保证粘
接牢固;
(5)将板缝胶填满板边阴榫,然后用下一块板的阳榫挤入,用刮刀将挤出的板缝胶刮平,应注意力求使板缝中的板缝胶饱满,板缝应控制在 3~5mm 为佳;
(6)将 50~80mm 宽玻璃纤维增强带用刮刀压入板缝胶中,注意压实,将气泡赶出,玻璃纤维增强带应展平,不允许有打折现象;
(7)再刮上一层板缝胶,这层应尽可能薄些,不宜反复刮抹。
6 经济分析
以市场上大量使用的 60mm 厚 GRC 圆孔墙板为例,企口宽 25~30mm、企口深 2~3mm、板缝 3~5mm。每米长板缝约 0.6~0.8kg 板缝胶(合理材料损失费按 5%计算),板缝胶出厂价 3.8 元/kg。按每 m2 墙板平均 1m 长计算。每 m2 墙板所用板缝胶材料费为:1m/ m2×(0.6~0.8)kg/m×3.8元/kg = 2.28~3.04 元/m2。根据 96 年《北京市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》编号 11 - 401 项规定:水泥珍珠岩圆孔板:材料费 51.21 元/m2。如采用柔性板缝胶,此项支出仅占墙体材料费的 5%左右。(4.4~5.9%)
相关文章
没有相关文章下一条新闻:“十二五”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
上一条新闻:轻质隔墙板轻质墙体材料